注意接待工作中的眼神 眼神,是对眼睛的总体活动的一种统称。眼睛是人类的心灵之窗。对自己而言,它能够最明显、最自然、最准确的展示自身的心理活动。对他人而言,与其交往所得信息的55%自视觉,38%来自你的行为举止,7%来自于你说话的内容。所以孟子才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借助于眼神所传递出信息,可被称为眼语。在人类的五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中,眼睛最为敏感,它通常占有人类总体感觉的70%左右。因此,泰戈尔便指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眼语的构成,一般涉及时间、角度、部位、方式、变化等五个方面。
一、注视时间
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与熟人相处时,注视对方时间的长短,往往十分重要。在交谈中,听的一方通常应多注视说的一方。
(1)表示友好
若对对方表示友好,则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相处时间的约1/3左右。
(2)表示重视
若对对方表示关注,比如听报告、请教问题时,则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相处时间的约2/3左右。
(3)表示轻视
若注视对方的时间不到相处全部时间的1/3,往往意味着对其瞧不起,或没有兴趣。
(4)表示敌意
若注视对方的时间超过了全部相处时间的2/3以上,往往表示可能对对方抱有敌意,或是为了寻衅滋事。
(5)表示兴趣
若注视对方的时间长于全部相处时间的2/3以上,还有另一种情况,即对对方本人发生了兴趣。
二、注视角度
在注视他人时,目光的角度,即其发出的方向,是事关与交往对象亲疏远近的一大问题。注视他人的常规角度有:
(1)平视
平视,即视线呈水平状态,它也叫正规.一般适用于在普通场合与身份、地位平等之人进行交往.
(2)侧视
它是一种平视的特殊情况,即位交往对角一侧,面向对方,平视着对方。它的关键在于面向对方,否则即为斜视对方,那是很失礼的。
(3)仰视
仰视,即主动居于低处,抬眼向上注视他人。它表示着尊重,敬畏之意,适用于面对尊长之时。
(4)俯视
俯视,即抬眼向下注视他人,一般用于身居高处之时。它可对晚辈表示宽容、怜爱,也可对他人表示轻慢、歧视。
三、注视部位
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所及之处,就是注视的部位。注视他人的部位不同,不仅说明自己的态度不同,也说明双方关系有所不同。
在一般情况下,与他人相处时,不宜注视其头顶、大腿、脚部与手部,或是“目中无人”。对异性而言,通常不应注视其肩部以下,尤其是不应注视其胸部、裆部、腿部。允许注视的常规部位有:
(1)双眼
注视对方双眼,表示自己聚精会神,一心一意,重视对方,但时间不宜过久,它也叫关注型注视。
(2)额头
注视对方额头,表示严肃、认真、公事公办。它叫作公务型注视,适用于极为正规的公务活动。
(3)眼部至唇部
注视这一区域,是社交场合面对交往对象时所用的常规方法,它因此也叫社交型注视。
扫二维码,我们有求必应。了解金正昆教授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