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透视我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现象 |
信息类别:
[行业动态]
浏览次数:2196次 发布日期: [2007-9-5] |
|
近年来随着国内服装市场的发展,一些由设计师主导的品牌因为独到的设计和品牌风格,获得的不少消费者的认同,成为服装业引人注目的新现象。 个性为王 按照国际惯例,设计师品牌可以分为三类:以设计师命名的品牌;另起一个名字作为品牌核心;由设计师主导的品牌。而非设计师品牌则是由品牌主导设计师,设计师是为品牌服务的。 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刘元风认为设计师品牌首先要代表一个消费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消费,引导时尚潮流。设计师品牌不仅要能够在市场上出现,而且在消费者心目中也要占有一定地位。服装设计师是社会时尚的倡导者和开拓者,同时又是一个具体品牌的社会形象代言人,他们对于服装的流行和发展起着推波助澜和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以鲜明的艺术语言和个性风格构筑起服装文化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也正是由于设计师不断地推出极具创意的服装力作,并通过服装设计与消费之间建立起的审美上的亲和力,才使得人们的个性消费和文化消费有着极大的潜力。 文化标签 设计师品牌最大的魅力在文化。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认为,和生产商和销售商品牌相比较,设计师品牌最大的优势是对生活形态和文化的理解,其创造力不受生产的局限,商品系列延伸能力强。 品牌和消费者是一种互相充实、互相完善的关系。这两方面对品牌来说都很重要,需要时间来慢慢培养整体的文化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讲,消费者比设计师更重要。应该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消费倾向是多元化、个性化,而且整个艺术、文化、社会都在走向大众化、普及化,人们也不再崇拜权威,设计师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公众,设计师品牌应该提供更多积极、向上的因素,要照顾到社会的主体审美、社会的整体走向,而不能过于追求怪异和前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当岐提出,从整个世界范围看,设计师品牌的规模都不大。这是因为设计师品牌的个性强,艺术品位独特;现代人要求个性,而具有相同个性的人群很小,这就决定了设计师品牌的规模不会像大众品牌那么大。实际上,设计师品牌做大了也就意味着个性消失。 中国的设计师品牌首先要生存,它们面对的是正在富裕起来、但是还达不到发达国家消费阶段的消费者,因此,设计师品牌不能像一些国外的品牌定价那样高,应该针对中国的消费人群、消费情况理性定位。另外,中国的设计师品牌应该先打出品牌,然后再扩大生产。 技术制胜 李当岐认为把握设计师品牌的关键在技术。他分析,一个品牌的“味道”要经过很多环节才能实现,不是仅仅靠画图、样衣能够解决的,无论在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品牌的味道。设计师品牌很重视原创设计,但是在保持设计师个性的同时,技术支持上往往跟不上。一方面是打板师本身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打板师人数不够。由于打板师往往因为技术的局限性,并不会擅长所有的板型,因此,设计师和打板师之间往往有一个合理的搭配,即一个设计师配3个或3个以上打板师。但是,实际上很多企业是3个设计师配一个打板师,这样的搭配很难把握住品牌的味道。 服装品牌“吉芬”被业界认为具有鲜明设计师特色,然而“吉芬”的执行董事、设计总监谢锋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却认为,“吉芬”并不完全在走设计师品牌路线。他认为,如果要做设计师品牌,就应该到国外做,这样品牌才可能更有影响。就中国目前的环境来讲,理想化地去做一个设计师品牌不太现实。 王庆也指出,做设计师品牌很容易概念化,缺少主导商品系列支持。因此设计师品牌一方面要突出自己生活文化和设计风格,把品牌经营和高级订制服务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强调品牌的主导商品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