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波老师推出“形体雕塑”课程,将风尚圈的形象课程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那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形体美重要吗?答案是:非常重要。
按照专家的说法,三代以上主要以乐舞为教育内容。《周礼》记载当年西周的贵族世子们一年四季主要的学习内容是舞蹈,未成年跳小舞,成年后跳三代的大舞。
画像砖(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那时孔子还没有出现,官学的主要教材只有《诗经》。政治、文化、语文、常识、情感、修养、美术、体育甚至军事都靠这一本教材,而且是唱着、跳着来学的,在步调一致的蹈励进退中,大家培养了集体精神和军事素养,当然也熏陶出优雅的身姿与健美的形体。
我们都知道,古人最为重视的是精神境界,但精神是内在的,难以直观塑造,而形体是外在的,可以通过训练来有效培养,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内在的修养与外在的表现应该是高度一致的。《论语》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画像砖(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古代君子举手投足都是艺术化的。《礼记》中讲君子走路“折旋中矩,周旋中规”,就是说拐个直角弯像拿直角尺打那么规范,而转个圆角,则像圆规画的一样标准。
《礼记》中还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君子腰间佩玉,右边的两块声音是“嗦、咪”,左边的两块声音是“哆、啦”,这样一迈步就带着音乐。而且贵族驾车、射箭都要按照《诗经》不同篇章的节奏来进行。可以想象,这些贵族的形体训练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画像砖(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周代的教育讲究“俯仰周旋”,朱熹对未成年人训练注重“应对进退”。这些都是在形体动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与内在的修养相称的外在气质。这其中有诚敬的态度,有谦和的举止,有自尊与自信的精神,仪态万方,再配上优雅的谈吐,一句话,这就是中华古人的贵族范。
三代不同礼,今天的社会发展已经有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审美标准,但我们理应创造一种带着华夏礼乐浓厚的底蕴,同时又有现代感和国际范的形体美学标准。相信“形体雕塑”课程能把大家领入当今形体美学追求的新境界。
作者:刘芊教授
作者介绍:刘芊教授为“风尚国学”主讲老师、风尚圈首席心学导师,三智文化书院副院长、《法音》杂志英文版责任编辑、前北大国际MBA(BiMBA)副教授。
课程相关链接:环球风尚联盟风尚圈国际形体雕塑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