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服饰特色,必然折射出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种服饰作为一个民族的特征符号,必然是这个民族辉煌历史的精炼缩影。中国服装产业如何整合这种文化特质,完美地表达与倾诉中国服饰的精神内涵,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设计”,成为第18届大连国际服装节服装产业文化论坛上的焦点问题。记者在不久前落幕的论坛上,分别采访了法国高级时装工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中国时尚品牌战略策划人李凯洛、中国唐装设计师杨成贵、意大利时装设计师洛蕾拉·希格瑞诺。就这一话题与四位国际服装业领航者展开了深入探讨。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第一服装制造国,也是世界第一服装出口国,然而,“设计”这一服装产业的生命线却掌握在别国手中。与此同时,国人的时尚认知度在飞速提高。国际顶级服饰品牌纷纷进驻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时尚新地标。在国内最早运用国际时尚品牌战略的李凯洛,曾对数百个国内服饰品牌进行整体策划,使之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他向记者介绍说,欧洲许多大品牌服饰都是在我国进行加工制作的。可以说,我们是在用低廉的劳动力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培育国外品牌和时装设计师。今天的中国服装业正面临竞争加剧、成本攀升的内患;以及时尚浪潮快速席卷、国际高端服饰品牌强势入围的外忧,这使得中国服装业急需寻找产业突围之路。新创意正值全世界创意产业峰起之时,中国服装业也应当寻找契机,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大国”,只有创意才能够促进中国服装业进行战略转型。而创意的核心就是创新。从历史上看,我国服饰文化不乏创新精神。但就中国服装产业现状来看,创新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眼下从面对国际竞争挑战和本土成长机遇的双向角度,探讨创意产业对中国服装行业的全面提升意义深远。服装产业要走向世界,首先要占领本土市场,思考自身服饰文化与品牌价值。把中国看世界转化为世界看中国,让外国友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服饰文化。电影《花样年华》曾使中国旗袍风靡世界,这就是一个向世人展示中国服饰文化魅力的契机。近年来,中国元素总会轮回出现在时尚圈。中国服饰所特有的优雅意境、典雅图案常常被运用在国际顶级品牌的时装发布会上。那么,来自中国本土的设计力量在哪里呢?张肇达、邓达智、吴海燕、马艳丽、房莹、马可……是近年来涌现出的国内时装设计新锐。但他们的名字还远不及同样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华裔设计师谭燕玉、王维拉响亮,也不如吕燕、李欣、杜鹃等中国超模在国际T台上那般风光无限。创意是服装产业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服装业的机遇与挑战。
唐装设计大师杨成贵对于中国服装业的创新与传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创新应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完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对于国人的意义已不仅仅是实用性,而是更多地与文化息息相关。而中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给设计师们提供了丰厚的创作资源,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应该是海阔天空的。杨成贵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唐装有两个基本元素: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特色鲜明的中华民族服饰语言。因此,唐装再度流行,不仅意味着唐装文化几千年铸就的绚丽多姿终要重放异彩,更意味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几十年来,我感到,我所裁剪、缝缀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渗透着民族文化的情结……”杨成贵认为,中国服饰是多元化的。譬如旗袍,它从诞生起就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始终都传达着浓郁的东方韵味。但杨成贵的设计又不拘泥于传统,他认为,唐装要符合现代人更加注重形象塑造的专门设计的要求。杨成贵曾为世界妇女大会中国妇女代表团设计制作了60多件精美的旗袍而无一雷同,甚至连滚边、盘扣都各有千秋。当中国代表团出现在会场上时,与会各国代表震惊了:“中国女性穿的件件是艺术品!”
意大利著名时装设计师洛蕾拉·希格瑞诺此番是首次来大连参加世界名师时装展演活动,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掩饰对中国服饰文化的欣赏。她坦言,本次发布的时装作品有相当一部分灵感来自中国服饰文化,比如:刺绣、立领等等。记者注意到,设计师本人就穿着一件颇具中国传统服装风情的上衣。洛蕾拉·希格瑞诺是活跃在巴黎、米兰时装周的著名设计师,她说,虽然只来过中国两次,但对中国文化艺术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今后将多参加中国举办的时尚活动。洛蕾拉·希格瑞诺同样认为,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服装产业的生死存亡。她还举例说,欧洲高级时装产业曾一度被比喻为夕阳产业,但由于近几年来年轻的新锐设计师们的加盟,同时由于新创意源源不断地产生,使得高级时装产业目前已重新焕发出生机。
本届大连国际服装节上,不仅举办了围绕创意产业的服饰文化论坛,而且首次在展会中创建了时尚创意廊。许多大连乃至全国知名时装设计师的新作品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