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坐拥上海世博会自建馆最大面积的法国馆“感性之城”,向所有参观者们发出邀请,让世界各地的仰慕者体验“浪漫”与“艺术”。
上海世博会自建馆最大面积的法国馆
这个革命与红酒同样荡气回肠,艺术和启蒙反复交织的国家,同样是交通、能源、电讯、航空的工业大国,一直以来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贸易伙伴。中法之间,正在以同样灿烂高贵的文化互相致意,在奢侈品及其膜拜者间达成交流,也于马赛港和勒阿弗尔港装卸的不计其数的商品之中实现互通。
奢侈品背后的产业链
起始于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奢侈品文化,如今正面临奢侈品消费低迷的尴尬。2009年10月,由于奢侈品市场的急剧下降,高级定制成衣的奢侈品牌Christian Lacroix宣布破产。巴黎开始前所未有地把目光投向亚洲市场。
中国,正是那些巴黎顶级奢侈品牌所钟爱的神奇东方。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因经济不景气而减少对奢侈品的购买。新富人群令中国市场成为奢侈品牌的避难所。
业内人士曾对此感叹,不知道是法国奢侈品的深度消费体验诱惑了中国消费者,还是购买力令人惊叹的中国消费者诱惑了法国奢侈品。
不过,许多不远万里去法国购置奢侈品的中国游客发现,在法国购买的奢侈品吊牌上分明印着“Made in China”。除了少部分品牌,法国高档奢侈品大都已经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国。金融危机后,为缩减成本,将生产重心移向中国的奢侈品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中国温州、东莞,难以数计的代工厂在为那些国际奢侈品做代工生产。这些产品将会辗转发往巴黎的各个奢侈品商店,高价从法国购买它们的也许又是来自温州的老板。当然,这条产业链中利润的大头归于法国。
后金融时代,中国除了继续在巴黎奢侈品领域充当大买家以外,也许更应该借鉴的是如何打造令世界着迷的“软实力”的巴黎经验。
用中国鞋换法国空客
与法国奢侈品在华的成功相反,中国对法贸易顺差还在持续扩大。2006年中国对法顺差26.3亿美元,这个数字在2009年前九个月就上升到了53亿美元。
“任何一个国家在外贸中都希望是顺差而不是逆差。” 法国财长拉加德则在去年年底访问中国时表示。但拉加德的良好愿望至少没有体现在中法贸易之中。
这与多年来中法双边贸易模式有关,这一模式遵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基本特征,即中国向法国购买高技术产品和设备,而法国从中国进口廉价纺织品和轻工产品。
“中法经贸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对两国经济发展都带来好处,是双方受益。”中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马社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去年底对此表示。
此种贸易互补最令人熟知的典型就是“中国鞋”和“法国空客”。到2004年底,法国就从中国总共进口了1.2亿双鞋,总共价值5.6亿欧元。法国每年进口的鞋类产品中,每3双就有1双是中国制造,平均每个法国人都要购买2双中国鞋。
但是1亿双中国出口鞋的利润,还不如出口一架法国空客的利润。
2007年,空中客车公司在北京与中国民航方面的代表签下了160架飞机的订单。这笔订单价值174亿美元,是当时中国民航史上的最大一笔飞机订单。中国也至此跳出仅仅充当法国高技术销售市场的角色,一跃成为法国出口空客飞机的最大买主。
而且,法国人并不只满足于向中国人卖飞机,还要卖高速火车,以及新一代核能技术。去年年底,广东台山核电站正式开工,总投资达502亿元人民币,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法国电力公司按照7∶3的股权比例投资建设,是中法最大的清洁能源合资企业。
危机中的契机
1964年中法建交之初,双边贸易额仅为1亿美元。换言之,今天中法间平均一天的贸易额就超过了当时全年的双边贸易额。
然而高速增长态势中,中方顺差的不断上升也导致双边贸易摩擦的加剧。为保护本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