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商奋力支撑,希望熬过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纽约、伦敦两大时装周率先掀起时尚风暴。本次纽约有了除布莱恩特公园之外的第二个场地——Mac and Milk Studios,伦敦则以史无前例的大手笔迎来了自己的25 周年庆典。在刚刚结束的两大时装周上,哪些品牌将引起话题,又有什么新人冒头?最一票难求的after-party 在哪里?云集潮流人士的时尚之都能不能为百货商店制造些销售额?本网为你一一总结。
伦敦时装周25周年庆典英伦天才回家
适逢伦敦时装周25 周年纪念,英国时装协会早早发话,要举办一次史上最为众星云集的时装周。8 月还没结束,不少设计师和杂志编辑就已经从世界各地赶往伦敦,排起长队,期待共襄盛举。

刚降下帷幕的伦敦时装上众星云集
英国向来是创意人才辈出,然而英国时装设计师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旦成名,他们就纷纷走出国门,到别处去展示自己的作品——Stella McCartney、Roland Mouret、JohnGalliano 和Alexander McQueen 都在巴黎做新款发布;Luella Bartley 自从创建品牌之后就一直在米兰和纽约做发布,直到2007 年才刚回归敦;MatthewWilliamson 则是纽约的常客。因此,在“四大时装周”当中,不少重要的买手和时装杂志主编都会单单跳过伦敦。
这一冷清的场面在即将来到的9 月18 日会彻底改变。从美国《Harper'sBazaar》主编Glenda Bailey 到美国版《Vogue》主编Anna Wintour,再到法国版《Vogue》主编Carine Roitfeld 都积极加入了索要伦敦时装周入场券的行列。究其原因,只有一个:英伦天才们终于要回家了。
为了给伦敦时装周过生日,Burberry、Matthew Williamson、Pringle、Jonathan Saunders、Sass& Bide、 Clements Ribeiro、StellaMcCartney for Adidas 以及AntonioBerardi 等品牌本季纷纷回归。Burberry设计总监Christopher Bailey 说道:“能在伦敦时装周做展示,我们感到激动异常。这可真是天时地利人和。”
此前,纽约时装周的改期令伦敦时装周面临缩减日程的危机。Tillman 迅速邀请知名设计师回到伦敦,正是为了化解这一危机。“一旦像我一样的成熟设计师能忠实地留在伦敦,也许媒体和买手也会被吸引过来。与此同时,他们可以抽空看看年轻设计师的作品。”Paul Smith 说,“伦敦时装周是新人的好机会,他们能在这里获得较好的展示时间。在别的地方,他们的发布会都被排在下午两点。”
确实,新的一批英国设计师已经崭露头角。Christopher Kane、ErdemMoralioglu、Ashish和Marios Schwab不仅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才华横溢,还拥有灵活的商业头脑。至今为止,他们对伦敦依旧忠心耿耿。“纽约的销售季更长,当然还有更多时装编辑,但我觉得对年轻人而言,伦敦是个很好的平台。”曾在Diane von Furstenberg工作的Moralioglu说道。
Jason Wu水晶雕塑

Jason Wu制作了一系列具有雕塑感的时装
Jason Wu推出为Atelier Swarovski设计的珠宝系列。而除了各式首饰之外,他还以艺术家Tara Donovan的作品为灵感,制作了一系列具有雕塑感的时装。“我喜欢她那种以日常用品做雕塑的理念。”Wu说。值得一提的是,为Jason Wu的这一系列制作女帽的,正是大名鼎鼎的Stephen Jones。
Julia Hafstrom维京人入侵

Julia Hafstrom维京人入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