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时装周2009/2010秋冬系列发布在北京拉开幕已近尾声。
每年2月至3月,从纽约、伦敦、米兰到巴黎国际四大时尚之都相继进入秋冬时装发布季。2009年,四大时装周中最年轻的伦敦时装周更是迎来了25周年庆典。与伦敦时装周这个“前卫青年”相比,步入第13个年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是“英俊少年”初长成。
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中,国际几大时装周一片唱衰之声。从纽约开始,设计师品牌或取消发布或缩减发布规模、改变形式并不鲜见,至巴黎,虽然发布场次与2008年同期持平,达91场且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均有参与,不过,受金融危机影响,除了几家知名品牌明确表示不会缩小时装秀规模之外,其他许多公司都采取了压缩开支的措施。
无论何时何地,时装周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一种表象,其所扮演生产与消费之间沟通平台的角色是相同的。那么,在全球经济严冬中,中国国际时装周能独善其身吗?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主席王庆的回答是肯定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影响,对此我们有感觉,但实际的影响并未显现。”
据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提供的数据,中国国际时装周2009/2010秋冬系列发布,场次与2008年同期持平,时装周更在国际化与推新人上呈现出较强的态势。在24日至30日的一周时间里,有近20个知名品牌、20余位中外时装设计师发布最新设计作品,期间还将举办2项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和1项大奖获奖设计师作品发布,更有4所国内著名院校举办毕业生设计作品发布。
时装周盘点之:信心与支撑
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活力依旧,有国内市场需求作为强大支撑,中国国际时装周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
国际经济界人士表示,在全球经济面临艰难局面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增长趋势,企业仍具有活力和创造性,在当今世界是非常少见的。不论是政府出台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还是做出今年保持8%左右的年经济增长率承诺,在当前形势下,在提升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预期的同时,也给世界其他国家抵御金融危机注入信心。
扩大内需不仅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更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目标的根本途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类增长25.9%,在14个类别中位列第三,仅次于石油及制品类和金银珠宝类的增长。而2009年1月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分商品类别中服装类增长仍达17.4%。
这些年在国内衣着类消费持续升温的同时,人们对衣着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很大一部分服装满足的是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服装从传统的功能性逐渐朝舒适性、时尚性演变。中国国际时装周作为时尚发布中心,在推广具有时尚文化属性服装产品上,对创新时尚、推动消费所起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视,同时对于纺织服装产业链上游也起着传导与拉动作用。
时装周盘点之:国际化与创新
早在2002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对于中国国际时装周就明确地提出了“品牌、时尚、创新”的战略定位。“创新”是时装周的内涵,“时尚”是时装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