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曾经对企业做过这样的问卷调查:“你认为你的企业引进CI条件成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收回的问卷填答统计中:体制问题占20.83%,观念问题占50%,经费问题占16.67%,时机问题占12.5%。
可见,体制问题是企业导入CI主要障碍之一。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对CI接受比较快。引进CI也是一种自发需求;与此相对,国有企业则认识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国有”体制将人们的观念禁锢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很难接受CI现代经营战略的策略方法。另一方面,由于国企业厂长经理大多是组织部门任命的行政官员,搞CI与个人利益关系不大,因而大多以短期行为行事。而CI则是一项长期的形象建设工程和无形资产投入,那是要花大力气、需要较大投入的。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给国企导入CI带来莫大困难。即使是引进了 CI,实施起来也很难推动,不少国企出现中途CI夭折情况。
“亚太”为国企导入CI实践中,遇到这样的情形就不少。本书第十八章“国有企业如何导入CI”中列举的大庆石油管理局、深圳粤宝电子工业总规则、长岭炼油催化剂厂等,就是显著例子。
我们还可以举海南椰树集体为例。这家原名海口罐头厂的国有企业,由民营企业家接受后,扭亏为盈,并且创出“椰树牌”天然椰子汁,“椰树牌”矿泉水两个国宴饮品著名品牌。但是,这家企业至今没有导入CI,甚至连一个公司图形标志都没有。为什么?是企业经营者不懂CI重要?不是。说穿了,还是国有体制问题……
如此之国企导入CI困难或中断执行的案例,可谓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除了前面讲的“体制”因素之外,还因为这一体制给人们造成的观念落后,相互推委,不负责任等因素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随着加入WTO后,面对市场竞争国际化压力,国企导入CI的自发需求已越来越强烈,上面提出前几年国企导入CI中途受阻的情况已经发生改善,近两年“亚太”为几家国企导入CI工程进程非常顺利,这是因为市场竞争迫使他们自发地拿起CI武器。
由此可见,国有体制问题的障碍在逐渐消除。这一障碍排除并非来自外力,而是来自国企深化改革的内在需求。
与此相对,民营企业虽然对CI的需求比较自觉,但是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则因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等原因,仍然有较大部分企业不知CI为何物,由此成为导入CI障碍。2002年4月23日,“亚太”应邀为广东江门地区5个市的200家私营企业做“CIS与品牌战略”专题报告,在问卷填答和普及调查中发现,前来听课的经营管理者80%以上不懂什么是CI。他们听讲感到十分新鲜,也很激动。可见,私营体制并非就能自然得CI之先机。
因此,我们说,CI导入与体制相关,但不是根本问题,不是首要问题,这同本书前面提及的问卷统计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