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笔记本电脑普及期的快速到来,2006年中国笔记本市场需求出现的放量增长的良好趋势。但是,国际笔记本企业却在诸多产品品质缺陷的危机事件困扰中以及本土品牌的强大阻击下,遭遇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考验。
戴尔:危机的崩盘?
2006年6月23日,戴尔笔记本电脑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忽然爆炸起火,事件在媒体、消费者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一起严重危机事件的发生,将戴尔这家2006年以来备受危机困扰的企业再一次被推到媒体的镁光灯之下。
在经历了数年增长缓慢之后,中国笔记本市场需求的井喷期刚刚到来,草长莺飞,百业兴旺,但是2006年以来,许多家国际笔记本企业却因为技术缺陷、产品品质、售后服务缺位等问题正在经历着寒冬般的考验与砥砺。
2月22日,华硕笔记本在台湾发生了罕见的电脑爆炸事件,造成正在使用该笔记本的一名消费者重伤,事件轰动一时。
4月12日,惠普公司宣布召回数款笔记本电脑的问题电池,其中涉及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PresarioM2000系列和Pavilionze2000系列。据了解,这款笔记本电脑所配备的电池可能会发生变形、过热、导致起火等现象。
而在北京,媒体曝出索尼的新款笔记本SONY VAIO TX17 C笔记本存在质量缺陷,但索尼在明知此款产品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却依然任由产品继续在中国市场上销售。
而一向被消费者视为品质标杆的三星笔记本,也被中国某权威IT测评机构检测出其某款主流超薄笔记本产品,存在产品设计问题,其内部散热存在严重缺陷,从而容易导致电脑异常死机及故障的发生。
进入2006年以来,随着中国笔记本市场蓬勃发展,市场需求增量迅速放大,诸多国际品牌的笔记本厂商纷纷将精力瞄准中国市场,通过加大投资、缩短产品推出周期、打起价格战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攻占,并与许多本土强大笔记本生产厂商诸如方正、TCL、联想等进行激烈的拼杀。
然而,在国际笔记本品牌大肆进攻中国市场的同时,许多技术缺陷、产品品质缺陷、服务保证缺位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引来了业界、媒体、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面对国际笔记本品牌层出不穷的产品缺陷问题,一时间,质疑、拷问、指责之声四起,向来在中国被视为商业楷模、高质量化身的国际公司一下子似乎成了问题成堆、态度傲慢、惟利是图的“商业败类”。2006年称得上国际笔记本品牌中国危机年。
国际笔记本企业之所以会在中国曝出如此多的危机问题,与其说是源于国际品牌存在的产品技术问题,不如说是国际笔记本企业对中国市场及消费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藐视——由于存在市场势差、消费要求不同以及法律规范不同的问题,许多国际笔记本生产企业在对待不同市场上往往采取了双重标准,一些采用最新技术、品质最好的产品首先在本国或西方市场首先销售,配置相对落后甚至有些许瑕疵的次类产品倾销往中国市场。
虽然许多国际笔记本企业一直声称将中国作为重点市场加以重视,但实际上在全球市场的考衡上,中国市场还是只作为很多国际品牌的次类产品倾销地。比如欧洲市场在法律上已经明令禁止销售含铅的笔记本电脑,而中国却尚未有此规定,许多国际品牌于是将在欧洲的库存产品转销中国。
凭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国际品牌可以将这些次类产品的品质缺陷在品牌光环下进行掩饰。就技术研发而言,一些 “空手套白狼”式的国际笔记本品牌正在受到中国业界的质疑。
凭借直销利器,被公认为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积淀的戴尔笔记本依然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不俗的成绩。作为需要高技术含量支撑的产品,戴尔通过这种模式去生产、销售笔记本电脑,其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异见的——用GOOGLE搜索,中国消费者对戴尔笔记本的投诉几乎是层出不穷,而投诉的重点则集中在产品品质与售后服务的缺失上。而炒得沸沸扬扬的24省用户集体投诉事件,更使戴尔的产品质量受到诸多质疑。
就目前而言,国际品牌笔记本在2006年上半年度仍然在市场份额占有率上领先于本土品牌,但层出不穷的品质及服务危机问题却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在国际笔记本品牌风光的背后,危机却如蚁穴溃堤一样,正在不断侵蚀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中国式歧视:国际品牌的金牌服务为何失色
与国际笔记本品牌存在某些产品品质缺陷相比,许多国际企业傲慢的服务态度更是中国消费者一向诟病的重点。
广州某消费者在购买一台惠普电脑之后,在二个月内频频出现死机、电脑故障,他多次致电惠普售后支持热线,并依照惠普免费保修协议,希望惠普进行能够免费检测,所得到的回复只是让他一次次进行系统重装、杀毒、自己检测,他筋疲力尽按照指示做完程序,但死机问题没有解决,新机成了烂机。该消费者无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