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和影响力在电脑行业中总是易逝的。如今,惠普和戴尔正在PC的王国中争夺着霸权。然而,在并不遥远的八十年代,康柏实际上才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2002年疲于生计的康柏被惠普收购)。在康柏成立初期,它是一个将便携设备中的新技术引入主流的领导者。而到九十年代早期,其领导力则最终被苹果所撼动。
康柏前传
康柏的奠基人是罗德·肯尼恩(Rod Canion)。1982 年 1 月 9 日,还是电子产品巨头——德州仪器(TI)公司技术经理的肯尼恩与两名TI的同事比尔·默多(Bill Murto)和吉姆·哈里斯(Jim Harris)商量着创建一家公司。彼时,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便携式电脑 Osborne I 已经发布, IBM PC 也已畅销于市场半年。于是,肯尼恩突然想到,何不创造一台类似于 Osborne I、又能与 IBM PC 兼容的便携式电脑?这样,他们就能借助 IBM 的声望——后者直到现在在计算机领域还拥有着强大实力。
当时,很多电脑同 IBM 一样使用的都是微软的 DOS 操作系统。但其他公司的操作系统与 IBM PC 上的并不兼容,它们的芯片也不一样。所以,专营文件处理及电子表格等软件程序的独立公司某种程度上不得不为每家公司的机器重写一遍程序。这无疑损失了效率,代价也是昂贵的。肯尼恩决定创造一个稳定的、能与 IBM 兼容的便携式商务电脑。这是一个宏大的设想,凭此他们不仅成立了的公司,也帮助塑造了整个行业。
德州仪器主要是一家芯片制造商,但当肯尼恩加入时,它渐渐介入了电脑业务。不久,肯尼恩领着团队为汽车交易商设计了一个可以通过电话线远程连接到中央电脑的数据终端。在该项目期间,他与默多和哈里斯结为了好友。三人都有感于萌芽时期的 PC 行业中翻天覆地的变革,也都对上级心怀不满。所以他们决定要自己开辟一片天地。
其第一个想法是为 IBM PC 制作磁盘存储设备。这将是一个商务人士愿意买来增加 IBM 内存的玩意儿。他们知道使一家科技公司尽快落地的最好方法是从投资公司那里获得资金。其选择了一家位于毗邻的达拉斯新成立的风投——赛文-罗森创业投资基金。
当本·罗森(Ben Rosen)还在摩根士丹利的时候,他经常让助手拖着 1977 年问世的 Apple II 和一台电视显示屏访问顾客,以表明电脑的潜力。某种程度上,他将 Apple II 变为第一台便携电脑,他也是让华尔街开始重视个人电脑的第一个人。其发表了一系列技术方面的通讯,从 1978 年开始,组织了多场针对华尔街投资人的技术会议。
1981 年他和半导体先驱赛文(L. J. Sevin)创立了一家风投公司,开始支持微电脑企业。其早期的一个项目就是 Osborne。不久,其投资组合中增加了电子艺界、电子表格软件商 Lotus 以及康柏。罗森还记得与康柏创始人的第一次见面,1981年末,他们专门来到了达拉斯。“我喜欢这些人,但不喜欢他们的产品,因为没有足够的门槛阻碍其他公司进入这个领域。”罗森回忆说,“我告诉他们,当你们有更好的主意时再来找我。”
磁盘驱动器的项目被否定后,肯尼恩他们又要重新开始。仅仅几天,三人就写好了商业计划。肯尼恩还找来了 TI 的退休工业设计师泰德·帕帕约翰为他们做图示。帕帕约翰从来没有设计过电脑,所以肯尼恩带他来到一家电脑商店,指着那里的 Osborne I 说:“最好长得不要像它。”他要求其键盘的设置类似于 IBM。然后在一家批萨店中,肯尼恩继续描述着他们设想的机器的样子,帕帕约翰则在翻过来的餐垫上画出了草图:它有着圆润的边角,而不是像 Osborne I 一样四四方方。其屏幕也要比后者大一些。而在其侧面还有一个可以打开的门使用户能够看到机器里面的构造。
图示:罗德·肯尼恩、吉姆·哈里斯和比尔·默多(从左至右)
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将此呈现给投资人。会面进行了两个小时。“我喜欢这个主意。”罗森回忆说,“赛文也很激动,但他提醒我不要戴着有色眼镜,他是个怀疑主义者。”对于肯尼恩来说,这两个人有些冷淡。他问他们担心什么:“你怕我们没有经验吗?”这确实是一部分原因,赛文和罗森承认。实际上二人不愿承认的是,他们仅仅成为投资人半年,自己也没有充分的信心。他们让肯尼恩去找经验更为丰富的 KPCB 合伙人约翰·杜尔。
事不宜迟,肯尼恩几天后就飞到了圣弗朗西斯科与杜尔会面。虽然杜尔警告其有许多公司也正准备进入便携式电脑领域,所以在这个到时拥挤的市场中取得成功并容易,但很快赛文和罗森就打电话来说他们与 KPCB 都会投资。
首先,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