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牛根生博客看企业主博客在危机公关中的重要作用 |
信息类别: [公共形象设计-企业CI] 浏览次数:3224次 发布日期: [2009-3-11] |

|
写在前面的话:
前几天我在牛根生的博客上看到了关于毒奶粉事件的闪烁其词的文章——这已经让我很不爽;然后发现百度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把该博客的相关新闻推到了黄金位置——这让我更不爽。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篇扒皮文。我本来不想把它放到顾老师的宝地来的。原因是,我抱着怀疑和批驳的态度来写这篇文章,不惮以最坏的用意来推测牛根生的博客,却又没有坚实的论据,文中内容大多出于猜测和推论。这样偏颇的内容不该被传播。
然而今天我收到了一条留言:“今天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狼狈为奸,昨天我的女儿查出有肾结石,之前喝了一年多蒙牛的液态奶和奶粉,打电话给蒙牛,蒙牛说要医院开证明说是因为喝蒙牛奶引起的。我在牛根生的博客上留言,并留下了真实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居然就被删掉了……”
于是,我觉得有必要把一篇偏颇的文字放出来。或许那篇博客不是牛跟生自己写的,甚至那根本不是他在内部会议上的原话,但是牛根生应该对蒙牛以他的名义进行的公关活动负责,尤其是这种活动在已经受害的消费者心头又狠狠戳了一刀的时候。
下文很长,时间不充裕者慎入。另外我不太了解后台代码,不知道怎么把图片做成thumbnail,所以作为证据的大量截图就没有贴过来,想看的朋友还是麻烦移步这里(原文链接) 。那位读者的留言也在, 还包括联系信息。
以下是正文:
先说下某些事情的时间线,这是引发我此次思考的起源:
9月11日晚:官方承认三鹿奶粉出现问题 9月17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问题奶粉清单,蒙牛婴幼儿配方乳粉在列 9月17日 22:52:32:牛根生博客《在责任面前,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在新浪博客发布(原文链接) 9月18日晚: 蒙牛、伊利、光明液态奶检出三聚氰胺在新闻联播中播报,当晚在线视频发布 9月19日2:40: 新闻稿《蒙牛伊利光明液态奶检出三聚氰胺》发布,在稿件开头即引用了牛根生博文的部分内容
看到这里,大家会觉得很有启发吧:作为一个企业主,坚持写博客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虽然,牛根生的博客从9月17日开始到今天也没有更新。虽然,这篇博文一直挂在主页上,今天还在。
换了善良的读者,大概会觉得牛董太忙,尤其是被视为蒙牛生命线的液态奶全线曝光后,牛董一定忙着灭火去了,哪有时间来更新博客呢。
可是,我是一个非常阴暗的人,总是不惮用最恶意的心理来揣测最平凡的事实。我的问题是,9月17日蒙牛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公布后,牛根生博客上立刻出现了这样一篇光明磊落掷地有声的辩护文章,可是9月 18日更为严重的蒙牛液态奶多个系列产品的问题被揭漏后,牛根生的博客到今天9月21日也没有任何更新。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忙得没时间说,还是根本不想说?
我说这是辩护文章一点也不冤枉它。文中牛根生就蒙牛奶制品的问题做了如下阐述:
尽管奶粉在蒙牛产品中所占的份额不足1%,其中不合格婴幼儿奶粉所占的比重更是小而又小,但我们绝对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尽管我们在全中国创建了第一批万头奶牛规模牧场,主要奶源掌控在自己的安全视线之内,但毕竟,哪怕1%的疏忽也可以给顾客造成100%的伤害!——由于全球检验传统的惯性,由于行业检测手段的局限,或者干脆说,是由于我们自身的无知,我们没能完全把含有三聚氰胺的原奶阻挡在厂门之外,没有替孩子的妈妈当好安全卫士,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职。
这段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呢?
* 首先,蒙牛的绝大部分奶制品是没有问题的,出问题的只是奶粉; * 接着,就算蒙牛奶粉有问题,也只是婴幼儿奶粉有问题; * 然后,蒙牛婴幼儿奶粉的市场份额低得可以忽略,影响也理所当然的最小 * 最后,蒙牛是严格把关的,蒙牛是有可靠奶源的,只可惜规则不全技术有限我们很傻很天真,没有替各位挡住阴险狡诈的不法奶农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了。 * 最最后,虽然蒙牛的“失职”是最轻的,蒙牛的问题是最小的,蒙牛的质量是最可靠的,但是我牛根生还要公开宣布我对不起各位消费者,我们会替整个行业把责任背起来的。
这究竟是检讨书还是辩护书?我不得不承认这篇文字很妙。考虑到奶粉品类只占蒙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