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到中国从古至近代的服装特点与变迁,不难发现,服饰是具有意识形态作用的。它的发展变化是与社会的大环境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都是直接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那么,在近代,外国的服饰又是怎样的呢?它们是否也经历了同样的社会变迁,它们的服饰又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服装。
这个历史阶段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1789-1804)包括法国大革命时期、督政府执政时期和三执政官执政时期,是法国革命后的混乱期;后期(1804-1825)为拿破仑的第一帝政期和王政复辟期。
那么,新古典主义时代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这样称呼?主要还是由于当时意大利、希腊和小亚细亚地区古代遗址的发现、勘查和考古研究的兴起所引起人们对古代新的、比过去更大的科学兴趣,在文艺思潮上形成了新古典主义。法国大革命从政治上摧毁了路易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吹响了这一新时代的号角,象征着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及思想从法国向全欧洲、全世界扩展开来。革命后的法国人民在思想上接受了这种新古典主义思潮,形成了与洛可可时代截然不同的服装样式。因此,在服装史上把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新古典主义时代。
大革命时期,男装向朴素、机能化方向推移。上衣称做“卡尔玛尼奥尔”,驳头很宽,有挖兜和金属或骨制的扣子;下穿长裤“庞塔龙”。革命者穿上它表示对贵族那种长及膝的半截克尤罗特的革命。从这可以看出,服装的作用有时并不仅仅是御寒遮体。它也是一种体制打破另一种体制的直观形象的体现。这种裤子最初裤长只到深靴位置,后来逐渐变长,1793年长到一般的浅口皮鞋的位置。庞塔龙常用象征革命的红白蓝三色条纹毛织物制作。与卡尔玛尼奥和庞塔龙组合穿的还有双排口的背心和红色无檐帽。
男装总的流行趋势是减少刺绣和装饰,面料为朴素的毛织物。法国出现了前襟自腰节开始向后斜着裁下去的夫拉克,这时的夫拉克分为两种基本样式:一种是在前腰节水平向两侧裁断,后边呈燕尾式,即现代燕尾服的前身;另一种是前襟从高腰处就斜着向后裁下来的大衣,是现在晨礼服的前身,这两种样式一直延续到19世纪。
此时,法国女装向古希腊、古罗马那自然样式方向倾斜。这种新古典样式的特点是造型极为简练、朴素、与装饰繁多、矫揉造作的洛可可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一种用白色细棉布制作成的宽松的衬裙式连衣裙-修米兹多莱斯,解下了紧身胸衣和笨重的裙撑及臀垫,甚至连内衣也不穿了,出现了能透过衣料看到整个腿部的薄衣型服装样式。因此,服装史上也把这一时期称为薄衣时代。
这种古典样式另一个造型上的特点就是把腰际线提高到乳房底下,胸部内侧做成兼有乳罩作用的护胸层,这种高腰身也是后来的帝政样式的一大特征。袖子很短,露出手臂,时兴戴长及肘部以上的长手套。裙子很长,但裙长没有一定的标准,据说行路的裙长达三米,社交场合的裙长达八九米。这时流行的面料是来自英国的细棉布。督政府时代,服饰一方面继续保持古典风格,一方面追求优雅、朝着华美、奢侈的方向发展。